
韩月乔生于1957年11月7日,在浙江衢州长大,祖籍山西左权,家里是典型的军人背景,爸妈都在部队工作,从小就跟着父母到处调动,生活挺严谨的。她小时候性格内向,不太爱说话,但家里人发现她对艺术有兴趣,就从体操入手培养她。1964年,7岁的时候,她加入了淮安市的少年业余体操队,那时候训练苦,但也让她养成了吃苦的习惯。 体操没练多久,她13岁那年全家搬到安徽芜湖,她对舞蹈着了迷。1970年,她考进了芜湖文艺学员班,学歌舞专业。在那儿,她认真练基本功,几年下来,参与了不少芭蕾和样板戏的演出,慢慢成了班里的尖子。老师看她有潜力,就建议她去更大的平台。1973年,她入伍,成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。团里演出多,她演过《白毛女》、《红色娘子军》和《草原儿子》,这些经历让她在舞台上越来越自信。 转折点在1979年,导演颜学恕到团里选角,看中了她,让她演电影《爱情与遗产》里的韩莎莎。1980年电影上映,她一下子火了,那角色贪财但演得活灵活现,观众记住了她。从此,她跨入影视圈,成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。80年代,她拍了不少片子,比如《白桦林中的哨所》、《田野又是青纱帐》、《冒名顶替》、《孔雀公主》、《夜行货车》、《潜影》、《森林日记》等等,一共十多部。她在这些电影里的表现越来越成熟,1987年还拿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“小百花”优秀演员奖。那时候,她是典型的荧屏女神,影响力不亚于刘晓庆或龚雪。 事业上,她不满足于只演戏,九十年代初,她去上海戏剧学院进修表演,后来又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文学。毕业后,她开始尝试导演,自导自演了电视剧《同一个太阳》,反响不错。她还编导了专题片《八一之星》,拿了央视“军神杯”导演银奖。这些年,她的作品列表挺长的,后来还演了《黑风暴》、《妈妈不要抛弃我》、《黎平1934》、《密战无声》、《亲爱的爸妈》、《守望相思树》、《雾锁石桥》、《欢乐农家院之福鼎一家人》、《过年好之花馍馍和马卡龙》等等,虽然角色从主角转为配角,但她一直没完全离开这个圈子。
1994年,她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了张宁阳,他是张震将军的四儿子。张震是开国中将,后来当过中央军委副主席,家里军界背景深厚。张宁阳1950年生,比她大7岁,那时候在部队任职,综合条件好。两人出身相似,都军人家庭,很快就走到一起,结了婚。婚后,他们生了个儿子便捷股票配资,起初日子过得还行,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。张宁阳希望她多顾家,少接工作便捷股票配资,当个家庭主妇。可她正事业心强,不想放弃演戏。两人价值观不同,他严肃军风,她艺术自由,聚少离多,性格也合不来。时间长了,矛盾积累,孩子成年后,他们选择了离婚。 离婚后,她反而更专注自己想做的事。那时候,她弟弟查出癌症,她放下工作,全心照顾他,整整七年。每天做饭、喂药、陪聊,弟弟情绪低落,她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。弟弟爱画画,她陪着学,结果自己也入了门。弟弟去世后,她彻底转向绘画,自学为主,还找老师指导,比如程十发那样的前辈。几年下来,她进步快,2000年后开始办画展。2012年,在北京卢沟桥宛平城开了韩月乔艺术馆,办了艺术回顾展,展期一个月,展出她的影视作品和绘画 这些年,她的绘画事业稳扎稳打,参加了“国风雅韵”北京京华女子十二画舫首届画展,还办了《韩月乔从艺四十周年暨绘画作品展》。作品在国内外展出,有人收藏,她的主要生平事迹编入了《中国文艺家传集》、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》、《中国电影家艺术辞典》。她还去北大艺术学院进修国画,想把国画推向世界。2025年,她68岁了,还单身,生活自在,偶尔演戏,大部分时间画画,旅行时带画板记录风景。 其实,韩月乔从舞蹈到演戏,再到导演和绘画,每一步都踩得实在。她没被婚姻绊倒,离婚后没消沉,反而找到了新方向。很多人觉得她运气好,出身军人家庭,嫁入名门,但她靠的是自己努力。80年代那会儿,女演员竞争激烈,她能红靠演技和坚持。婚姻失败了,她也没纠缠,孩子大了就放手,专注事业。 而且她的事业跨度长,从1972年当舞蹈演员,到现在画画,五十多年没停。奖项有“小百花”演员奖、“军神杯”导演奖,绘画上也获奖。她的故事告诉人,人生不止一条路,遇到挫折换个方向一样行。
因此,她离婚后没混差,反倒活出新高度。事业家庭平衡难,但她处理得体面。她的经历有告诉人们,坚持兴趣最重要。
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